在线观看黄A片免费网站-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观看

 您的位置:首頁>>管理中心>>行業資訊>>新聞資訊正文
 
高端裝備步入發展黃金期 “十三五”或實現產業化
新聞ID號:  58334 無標題圖片
資訊類型:  產業縱橫
所屬類別:  工控電源; 其他
關 鍵 字:  高端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
內容描述:  當前世界正進入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而我國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也即將出臺。面對如此關鍵的戰略機遇,中國該以何處為著力點來謀求更大的發展呢?對此,業內人士普遍預計,在“十三五”期間,工業新引擎的關鍵就是高端裝備,而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十三五”規劃將成為中長期投資決策的依據
發布時間:  2016/5/30 14:42:47
更新時間:  2016/5/30 14:42:47
審核情況:  已審核開通[2016/5/30 14:42:47]
瀏覽次數:  共 641 人/次
新聞來源:  電源世界
鏈    接:  ~
責任編輯:  ~
發 布 者:  電源在線
圖片文件
原文件名:圖片1.jpg|6c00cf35c78dfcdcb502f0de85dd591c.jpg|1312181621449417577.jpg
保存文件:20160530144106761.jpg|20160530144149533.jpg|20160530144200822.jpg
路徑文件:/uploadfile/newspic/20160530144106761.jpg|/uploadfile/newspic/20160530144149533.jpg|/uploadfile/newspic/20160530144200822.jpg
管理操作:  修改  設置為未審核    發布新聞資訊
內    容:

    編者按:當前世界正進入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而我國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也即將出臺。面對如此關鍵的戰略機遇,中國該以何處為著力點來謀求更大的發展呢?對此,業內人士普遍預計,在“十三五”期間,工業新引擎的關鍵就是高端裝備,而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十三五”規劃將成為中長期投資決策的依據,除了政策長期利好外,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國產化替代的推進,高端裝備制造國內外市場需求巨大,所帶來的影響將持續較長時間,并為例如電源等相關產業鏈帶來發展機會。

    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

    近10年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整體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圍繞國民經濟各行業的迫切要求,開發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識產權的高端裝備,如百萬千瓦級超臨界火電發電機組、百萬千瓦級先進壓水堆核電站成套設備、1000kV特高壓交流輸變電設備、±800kV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百萬噸乙烯裝置所需的關鍵裝備、超重型數控臥式鏜車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噸履帶起重機、ARJ21新型支線飛機、“和諧號”動車組、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等,氣象衛星率先實現業務化運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格局。

高端裝備步入發展黃金期  “十三五”或實現產業化

    從“十一五”時期,整個裝備制造業處于中低端水平,高端裝備制造在8%左右,到“十二五”時,評估預期將達到20%左右,中國的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腳步之迅猛令世界矚目。2014年,我國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7萬億元,連續5年居世界首位。2015年,為應對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裝備制造業不斷轉型升級,高端裝備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值占裝備制造業比重逐步提高。《中國制造2025》明確將高端裝備創新工程作為政府引導推動的五個工程之一,提出組織實施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智能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能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等,一批創新和產業化專項、重大工程。目的是集中資源,統籌推進,突破瓶頸,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搶占競爭制高點。今天,中國制造正在努力向高質量、名品牌看齊,世界也正在越來越認可“中國制造”。

    翻閱國內各大城市的發展規劃,不難發現,高端裝備制造業在中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據了解,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發達城市,都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同時,制造業也出現了由東部向西部轉移的趨勢,東部大型城市向東部二線城市轉移的趨勢。東部部分老牌制造業基地,已經在主動驅趕中低端制造業。如上海,除在張江高科技園區等局部地區引進保留部分高端制造業外,其余的制造業如紡織、加工、電子等行業,全部有計劃地移出上海。深圳市也不再引進中低端制造業,而是重點發展高端制造業。

    除了各地的產業發展布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本身也呈現“萬馬奔騰”態勢。比如,中國在短短的幾年里,生產出全球最快的高鐵,并且迅速實現產業化,這對于亞洲制造業也是一個驚喜,是一個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跡。高鐵產業也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崛起,包括交通物流、裝備制造業、新材料、新科技、電子信息產業以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在民用航空產業上,干線飛機、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直升機等重點產品研制穩步推進,一批新產品開始批量進入國內外市場。此外,中國的綠色船舶產業將集中力量攻克“綠色”船型、動力、配套設備技術,發展相應的研發制造能力,在2015年初步形成綠色船舶研發基礎科研體系,掌握部分綠色船舶裝備的關鍵技術。

    2016高端裝備制造業展望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展望2016年,我國裝備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既有“十三五”各項新的政策開始實施、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等積極因素,也有國內外需求持續低迷、企業面臨的困難超出預期等不利因素,但總體機遇大于挑戰,我國裝備工業將呈現新的發展形態和趨勢,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等將成為增長亮點。

    預計2016年,高端裝備創新發展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愈發明顯。我國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造發展新引擎和支撐平臺,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以重大專項為抓手,以產業化應用為目標的高端裝備創新發展加快推進,一批標志性、帶動性強的重點產品和重大裝備將加快布局,自主設計水平和系統集成能力、核心部件研制技術水平逐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一批首臺(套)高端裝備將在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生產生活和國防建設相關領域開展應用試點和示范,產業發展路徑和模式將取得突破,帶動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構建我國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建設制造強國奠定更為扎實的基礎。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裝備制造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預計,2016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7.8萬億元,未來五年(2016-2020)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2.22%,2020年收入將達到23.8萬億元。

2016-2020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預測

2016-2020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預測(數據來源:中投顧問) {$page$}

    “十三五”高端裝備步入政策紅利期

    按照《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上一個五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主要以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五大方向為重點,而“十三五”規劃則將制造強國的落腳點放在了八大高端裝備制造行業上。高端裝備制造將迎來又一個五年戰略機遇期。

    八大行業分別是: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裝備、現代農機裝備、高性能醫療機械、先進化工成套裝備。

高端裝備步入發展黃金期  “十三五”或實現產業化

    這八大重點行業實際與《中國制造2025》所明確的“高端裝備創新工程”一脈相承。作為未來10年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高端裝備制造主要從基礎零部件和關鍵元器件、也就是從強基工程等方面來加大技術改造,而在“十三五”期間,則將焦點集中在十大類高端裝備方面。

    具體來看,未來5年,“高端裝備創新工程”要求包括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民用航天、智能綠色列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智能電網成套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核電裝備、高端診療設備等領域,實現自主研制及應用。

    從此前透露的消息來看,“十三五”規劃的核心內涵之一是“轉型”,而目前已經出現過剩和結構失衡等問題的產業布局自然是規劃部署的重點。中國下一階段的發展要特別強調裝備制造業的再次崛起,如果中國錯失了這個機會,將在經濟、政治、外交中喪失許多機會,丟失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國產替代暗藏龐大市場

    除了政策長期利好外,沿著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國產化替代的兩大主線,高端裝備制造作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內外市場需求巨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中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銷售收入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將提高到25%,達到16.55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二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

    具體到細分行業來看,部分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將率先成為“走出去”的代表,高鐵等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就是典型。2014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已經達到11.18萬公里,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達到1.6萬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

    在國內市場滿足的條件下,隨著“一帶一路”戰略輻射中南亞、南亞、中亞和西亞等國家,并延伸至東歐、北非,這些地區都對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有迫切的需求。按照規劃,到2025年,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境外業務占比要達到40%,服務業務占比要超過20%。

    部分進口替代行業將在國產化刺激和市場管制放開等政策效應下,逐步填補國內市場需求,其中機器人、高性能現代醫療、民用航空、農用機械等行業將受益于此。

    以數控機床為例,盡管其被譽為裝備制造業的“工作母機”,但關鍵技術受制于人。這種可國產替代的情況在醫療設備、機器人領域也同樣存在。

    市場空間有多大?工信部預計,僅農機裝備一項,到2020年,農機工業總產值將達6000億元,屆時國產農機產品市場占有率要達到90%以上。

    此外,從美德等發達國家推出的一系列工業振興計劃來看,發展裝備制造成為制造強國戰略的必然選擇,且中國制造面臨高低端供給嚴重錯位的情況。2015年外資企業占據高端市場67%的市場份額;而低端的挖掘機等機械銷量下降了38%,面臨供給過剩的矛盾,以高端裝備制造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必然。

    盡管中國2013年裝備制造業產值規模就已突破20萬億元,占全球裝備制造業的比重超過1/3,但產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基礎制造水平落后、產業鏈高端缺位、產業規模小、產業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依然突出。

    以創新能力而言,在高端裝備領域,中國80%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40%的大型石化裝備、70%的汽車制造關鍵設備及先進集約化農業裝備仍依靠進口,多數出口產品是貼牌生產,擁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

    而按照裝備制造升級三步走戰略,到2025年,中國要進入世界裝備制造強國第二方陣,部分優勢產業率先實現又大又強。由此可以看出,裝備制造政策紅利期不僅是“十三五”。

    高端裝備該如何加速發展

    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前景廣闊,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和核心關鍵部件受制于人;基礎配套能力發展滯后,裝備主機面臨“空殼化”;產品可靠性低,產業鏈高端缺位;產業規模小,市場滿足率低;產業體系不健全,相關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建設明顯滯后等。要促進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加速發展,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加強自主創新 提高行業競爭力

    一是按照《中國制造2025》等部署和要求,加快組織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工業強基工程、綠色制造工程等,啟動建設一批重點裝備制造領域國家創新中心、國家實驗室,針對關鍵核心技術、基礎共性技術、集成創新能力等進行攻關,推動試點示范應用。二是繼續組織實施裝備領域科技重大專項及科研或產業化專項,論證啟動機器人、3D打印等一批新興成長性產業扶持專項工程,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技術瓶頸。三是加快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等創新應用政策的制定和推進,鼓勵制造企業與使用部門共同開展研發,促進研發成果應用。四是鼓勵產學研用加強合作,推動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加快建立產業共性技術平臺、行業檢測試驗服務平臺,加強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

    積極推動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

    一是貫徹落實各項“穩增長”舉措,多措并舉,為裝備制造企業營造良好的國內市場需求環境。二是加快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加強部門間政策交流和合作,聯合推進境外經貿區建設,完善政企銀合作平臺,繼續推動裝備制造業走出去。三是支持引導國內優勢裝備企業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推進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石化冶金設備、汽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航空裝備、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的項目合作。

    推進結構調整 優化產業布局

    一是優化產品結構,鼓勵采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制造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先進裝備制造產業。二是優化組織結構,圍繞汽車、船舶等重點行業,大力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和資源整合,提高重點行業的產業集中度,打造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化經營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圍繞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增材制造等新興產業,加強標準規范和行業準入政策制定,規范行業發展和市場競爭。三是優化空間布局,創建一批項目成長性好、產業水平高端、龍頭企業突出、集群配套完善的產業化的示范基地,打造國際知名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