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黄A片免费网站-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观看

 您的位置:首頁>>管理中心>>行業資訊>>新聞資訊正文
 
軌道交通審批權再下放 未來或擴至50城
新聞ID號:  57135 無標題圖片
資訊類型:  產業縱橫
所屬類別:  車載電源
關 鍵 字:  軌道交通/審批/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
內容描述:  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日前發布關于《優化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審批程序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了兩個重要事項。 《通知》稱,經報請國務院批準,對已實施首輪建設規劃的城市,其后續建設規劃由國家發改委會同住建部審批,報國務院備案;初次申報的城市首輪建設規劃仍由國家發改委會同住建部審核后報國務院審批。
發布時間:  2015/11/18 14:13:32
更新時間:  2015/11/18 14:13:32
審核情況:  已審核開通[2015/11/18 14:13:32]
瀏覽次數:  共 2431 人/次
新聞來源:  ~
鏈    接:  ~
責任編輯:  ~
發 布 者:  電源在線
圖片文件
原文件名:~
保存文件:~
路徑文件:~
管理操作:  修改  設置為未審核    發布新聞資訊
內    容:

    加快基建投資對經濟穩增長至關重要,而軌道交通建設又是其中的一大重點。繼2013年國務院下放項目核準權之后,近日再次下放軌道交通審批權限,地方軌交項目建設有望提速。

    審批權再下放

    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日前發布關于《優化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審批程序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了兩個重要事項。

    《通知》稱,經報請國務院批準,對已實施首輪建設規劃的城市,其后續建設規劃由國家發改委會同住建部審批,報國務院備案;初次申報的城市首輪建設規劃仍由國家發改委會同住建部審核后報國務院審批。

    《通知》還稱,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及規劃調整由省級發改委會同省級住建(規劃)等部門進行初審,形成一致意見。在規劃環境影響審查意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完成后,省級發改委會簽省級住建(規劃)部門向國家發改委報送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同時抄報住建部。

    這也是繼2013年國務院下放項目核準權之后,再次下放軌道交通審批權限。2013年5月國務院決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核準權限下放至省級投資主管部門,也就是說單條線路的工程可行性報告只要通過所在的省級發改委核準就行。不過,城市每一輪的軌道交通規劃仍需要通過國務院批準。

    此次進一步下放后,除了初次申報的城市首輪建設規劃仍需由國務院審批,已實施首輪建設規劃的城市,其后續建設規劃的審批已下放到國家發改委會同住建部審批。

    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審批權的再次下放可以縮短軌交項目的時間,有利于加快軌交項目的建設。一方面,中國城市的擁堵十分嚴重,并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發展軌道交通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這也是基礎設施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有效滿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

    今年六月底,國家發改委就充實重大工程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發改委基礎司巡視員李國勇表示,現在除了北上廣,很多二三線城市也出現了交通擁堵的現象。并且根據預測,到2020年城鎮化率將達到60%以上,城鎮人口將增加1億人,到2020年超過1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將超過200個。

    另一方面,加快城軌建設確實也有穩增長方面的考量。彭澎說,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翻番”的要求,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仍十分重要。在外貿出口受阻和內需開拓較慢的情況下,擴大投資仍然是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支撐。

    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說,在投資的三大領域中,工業產能和房地產的過剩都比較明顯,而只有基礎設施包括公共民生產品仍存在嚴重短板。因此把投資投向軌道交通領域,既能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又能滿足老百姓的實際需求。

    初建城市仍需謹慎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先后批復了濟南、南寧、成都、呼和浩特、南昌、南京、長春、武漢、北京、天津、深圳共11個城市的軌道交通近期建設或調整規劃,總投資高達9530.9億元。這其中,濟南和呼和浩特屬于首次獲批修建地鐵的城市,目前全國總共有39個城市獲批修建地鐵。

    第40個修建地鐵的城市也將很快產生。根據國家發改委披露的消息,近期還將新批安徽蕪湖和河南洛陽的城市軌交規劃。無論是蕪湖還是洛陽獲批,都將改變內陸省份非省會城市沒有地鐵的歷史。預計到2020年,符合國家建設地鐵標準的城市也將從已經批準的39個增加到50個左右。

    不過,初次申報的城市首輪建設規劃仍由國家發改委會同住建部審核后報國務院審批。對此,彭澎認為,能否建設地鐵有嚴格的標準,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需要建地鐵,控制一下可以避免資源浪費。

    “初次建設的城市由于缺乏經驗,因此由國務院‘把關’一下,也有利于決策更加科學。而已經建設過的城市,如北上廣等城市經驗很豐富了,相對也不用那么嚴格。”

    那么修地鐵有哪些門檻呢?根據2003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城市的GDP要超過1000億元,財政收入要超過100億元,市區主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以上,預測的客流強度每公里要3萬人以上才能夠修地鐵。

    隨著經濟發展和物價因素,GDP和財政收入兩個指標已經失去了參考意義。相比之下,城區人口規模和線路客流量更為重要。專家認為,修造城市軌道交通必須要有一定的客流量,沒有客流量,建立在客流量基礎上的沿線土地綜合開發、廣告商業開發等就舉步維艱,這樣一來,地方政府可能就會背負沉重的財政壓力。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提出,城市要結合自身經濟、人口、客流需求等情況,根據線網規劃編制5~6年期的建設規劃。擬建地鐵初期負荷強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擬建輕軌初期負荷強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4萬人次。

    對三四線城市來說,未來是否上馬地鐵仍需謹慎,這是因為地鐵造價成本非常高昂。李國勇介紹,軌道交通的投資尤其地鐵的投資比較大,每公里造價現在已經從5億元上升到七八億元,北京甚至超過10億元,籌資需求量很大。對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來說尚能承受,但對一些三四線城市來說,就面臨不小的資金壓力。<